宋第一才女李清照有二段婚姻,她最揪心的文字不是第一次婚姻生活时所写的“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”,不是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科元网 ,凄凄惨惨戚戚”,而是她在孤苦的晚年,闪婚又闪离后,写给翰林学士綦崇礼的答谢信里的几句痛入骨髓的悔恨语:“忍以桑榆之晚节,配兹驵侩之下才。……责全责智,已难逃万世之讥;败德败名,何以见中朝之士。”
李清照,号易安居士,山东章丘人,生于北宋元丰七年。当时,许多富家女孩都受过文学的熏陶,尤其是熟读过有关指导女子行为规范的书籍。按司马光的观点,女孩子子六岁时就应该开始学习做女红,七岁就应读《孝经》和《论语》,九岁读《列女传》和《女戒》,但是她们不适合吟唱、作诗和弹琴。李清照出生于一个思想开明的士大夫家庭,父李格非,字文叔,熙宁进士,官至礼部员外郎、提点京东路刑狱,以博学工文著称。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,知书善文。如果她的父母严格遵守儒家教义的约束,她绝对写不出那些充满强烈情感的淳美诗词。
少女时代科元网 ,李清照就以才智过人而出名。十八岁那一年,李清照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,太学生赵明诚结婚。虽是建立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的基础之上,但是俩人婚后恩爱美满,生活优裕。夫妇俩志同道合,共同致力收藏金石古器、名人书画、历代图籍。李清照协助赵明诚整理考订彝器、碑铭,并进行研究,编撰《金石录》。平时,常以所藏文物自娱,诗词唱和,情深意洽。
展开剩余65%不过,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也还有些矛盾的。李清照在《〈金石录〉后序》中记述赵明诚去世时的情景时写道:“取笔作诗,绝笔而终,殊无分香卖履之意。”说明赵明诚生前是畜有姬妾的。李清照不曾生育过。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传宗接代是男人的责任,养儿育女是女人的天职。一个不能生育男孩甚至根本不能生育的妻子,大多在家中几乎是没有什么地位的,而且最终也会丧失丈夫的关爱以及对家庭财产的继承权。
因为没有生育,李清照对赵明诚畜妾也较包容,她的包容之中也夹杂着一丝怨恨。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”寻觅的结果却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幽凉,是“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”的忧伤,“怎一个愁字了得!”,愁字之外,还有怨恨。好在赵明诚的全部感情与心思还是放在李清照的身上。
公元1129年,49岁的赵明诚病逝了,这年李清照46岁。赵明诚给她留下了南下逃难时携带的十五车金石古籍。赵明诚病故之后,李清照前往临安投靠弟弟李沅。大约这时发生了陷害她的“颁金”案,又值金兵南下,南宋朝廷一路败逃,她随着高宗南逃的路线辗转避乱。多年的文物收藏或亡于战火,或被人盗掠,散失殆尽,境遇十分凄凉。大约在绍兴二年(1132),李清照移居临安。
在李清照孤寂之时,张汝舟为骗取李清照钱财,趁虚而入,对李清照百般示好。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,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。婚后,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,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,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,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。
之后,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贿赂,便状告张汝州,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,妻子告发丈夫,即使印证丈夫有罪,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。李清照入狱后,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,入狱九天便被释放,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。
李清照是位有知识,有才华,有骨气,性格刚列的女子,敢爱敢恨。她在写给翰林学士綦崇礼的答谢信里,痛悔的是她轻信了张汝州的“似锦之言”。李清照还在世时,就有人讥笑她再嫁之事“传者无不笑之”,说她“晚节流荡无归。”南宋的朱熹评价李清照作品时,说李清照是“本朝妇人之能文者”,并没有以个人的理念,针对李清照再嫁一事有所评说。一个人的言论当然能反映他的情操和品德,喜欢讥笑别人的人,往往反被后世人所讥笑。
李清照改嫁一事,自明清以后,有不少的学者拼命地要维护李清照的形象,为李清照进行“辩诬”,于是“改嫁说”和“辩诬说”一直争论不休,直至今天也是你说服不了我科元网 ,我说服不了你。这倒是件很有意思的事,假如李清照换了性格,还会有这样无休无止的争论吗?
发布于:天津市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