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的子女中,最为人所知的要数朱三太子和长平公主。关于朱三太子的身份,历史上众说纷纭,一直是一个谜。不过,这一名号常常被反清起义的领袖们使用,清政府因此多次头痛不已。而长平公主则因其充满波折的一生,成为了许多传奇故事的主角,甚至在武侠小说中,她常被描绘为一位武功高强的独臂神尼永华配资,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长平公主是崇祯皇帝的次女,名叫朱媺娖,出生在崇祯三年(公元1630年)。最初,她的封号是坤兴公主,后来的确有人说,是到了清朝时她才改封为长平公主。由于她在后世传说中大多以长平公主的身份出现,因此这一封号逐渐被大众熟知,成为了她的代表称号。
根据《明史》记载,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了北京城。为了避免宫中女眷被敌军侮辱,朱由检命令周皇后、袁贵妃等人自尽,并亲自准备为自己的两个女儿终结生命。朱由检先是来到寿宁宫,准备杀害长平公主。当他看到长平公主牵着自己的衣服痛哭时,内心深感痛苦,难以忍心下手。尽管如此,他还是强忍着内心的痛楚挥剑而下,长平公主的左臂被砍断,鲜血直流,她当场昏倒在血泊中。朱由检见状,虽然伤心欲绝,但终究未能忍心再下杀手。随后,他前往昭仁殿将年幼的昭仁公主杀害,最后前往煤山自缢。长平公主则在昏迷五天后被尚衣监的何新救起,并被秘密送往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家中避难。
展开剩余70%然而,周奎此时也面临自身困境,顾不得照料长平公主永华配资,他仅命令下人简单地处理了她的伤口,便将她随意安置在一间空房间里。或许是因为她此时已经成为一个烫手山芋,周奎本意让她自生自灭。然而,出乎他意料的是,长平公主在昏迷五天后竟然奇迹般地醒了过来。
幸运的是,李自成虽然攻占了北京,却对长平公主并未加害。他可能觉得长平公主毕竟只是一个女子,且没有继承权,不像朱由检的儿子们那样具备政治价值,或者出于同情,毕竟她曾差点被自己的父亲所杀。因此,李自成不仅未加为难,还命人照料她的伤势,并允许她继续留在周奎府中。同时,他将朱由检的三个儿子朱慈烺、朱慈炯和朱慈炤带走,囚禁在军中。结果,当李自成的起义失败,他被迫撤离北京时,长平公主却依然安然无恙地留在北京。
清军入京后,尽管他们对朱由检的男性后裔毫不留情,严厉处置,但对长平公主却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态度。清廷为防止未来的威胁,依然对长平公主予以优待,以公主身份继续供养她,并特地为她选定了朱由检原为她选的驸马,都尉周显,让两人结为夫妇,以此表达对前朝的礼遇。因此,长平公主不仅逃过一死,而且在清朝的宫中过得相对安逸,生活也未受到太大影响,堪称幸运。
然而,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变,长平公主心灵深受创伤。她年仅十五岁,就失去了父母,面对如此巨大的悲痛,心理创伤是不可避免的。尽管清廷对她十分宽待,但他们对其他明朝宗室成员的残酷手段,仍令她心寒。尤其是有野史记载提到,朱由检所立的太子朱慈烺后来回到北京时,清廷为了防止后患,居然宣称他是冒牌太子,并让周奎、太平公主等人作证,最终将朱慈烺处死。如果这一说法属实,对于长平公主来说,无疑是沉重的打击。
因此,在顺治二年(1645年),长平公主身心俱疲,决定上书请求出家永华配资,然而她的请求却被清廷拒绝。婚后不久,她陷入抑郁,最终于顺治三年(1646年)去世,年仅十六岁。从这一点看,长平公主虽然侥幸逃生,但她换来的却是两年煎熬的日子。或许正是因为她的悲剧,后人对她的同情使得许多关于她的传说流传至今,大家希望在这些故事中,她能有一个更为美好的结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